建筑与艺术学院党总支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踔厉奋发前行”主题党日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21 08:30:13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建筑与艺术学院党总支于2023415日组织党员到惠州永汉镇低冚村开展 “传承红色基因,踔厉奋发前行”主题党日活动。

22DC1


低冚红色村是龙门县第一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是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低冚红色村以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对外开放,开展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缅怀丰功伟绩,弘扬传承革命传统与革命精神,引导全体党员传承红色基因,锤炼意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穿过“胜利之门”,感受胜利之喜。首先全体党员穿过红色五角星“胜利之门”,大门左侧刻画着两个主题场景浮雕,分别刻画的是低冚伏击战和祝捷大会的场景。走到胜利广场,广场上种有18棵木棉树,代表低冚村十八姓兄弟,而木棉树又称“英雄树”,寓意着革命武装力量胜利归来,在此列阵,庆祝大捷。据《低冚村史》记载,十八姓结义兄弟在抗战岁月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一大批红色革命战士。





追寻足迹重走“功臣之路”,重温峥嵘岁月。低冚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追寻着先辈的足迹,全体党员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功臣之路”上,“功臣之路”沿途设置了革命战士人物雕塑7组:“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吴仲、“双枪手”刘安德、江北五个领导人、“白衣战士”王端荣、“大学生战士”刘祖发、“新婚三日上战场”的廖李科及其妻王冬喜以及参加大岭头战斗的刘灶荣和刘增荣战士雕像。雕塑生动地刻画了革命战士形象,展现了广大革命战士坚守初心、英勇奋进的革命精神。



重温低冚伏击场景,缅怀革命烈士。接着,全体党员参观了低冚伏击战遗址公园,低冚伏击战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打击的重要胜利,是龙门县解放战争打响的第一场伏击战。1947312日,黄柏、王达宏的武装队伍袭击从化石坑乡公所、永汉警察所,打开国民党的粮仓,赈济荒民。国民党当局派兵“清剿”。316日凌晨,黄柏、王达宏率部54人埋伏于低冚,与敌县警中队长85人激战2小时后获捷。看着眼前的遗址,大家仿佛置身于当年低冚伏击战,革命烈士征战沙场、杀敌救国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大家深刻感受到革命烈士为了理想信念不畏艰险、矢志不渝、顽强不屈的革命情怀。



感受先辈力量,传承红色基因。随后,全体党员来到了东江三支队展览馆。馆内介绍了增龙博独立大队(代号金龙大队)的成立背景、及发展历程。1938年抗日救亡思潮涌动,成立龙门县第一个抗日救国会——永汉大众救国会;1939年成立龙门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永汉特别支部;1940年组建龙门县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永汉抗日联防队;1940年成立龙门县第一个工委——中共龙门县工作委员会;1944年东江纵队在龙门及周边地区活动;1945年编入东纵第四支队;1947年打响龙门县解放战争第一场伏击战——低冚伏击战。通过观看展览馆文物图片、文献资料、雕塑、油画、版画等作品,党员们领略了革命烈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光辉历程,深深地感受到先辈们坚守信仰、不畏牺牲的高尚爱国情操。




    通过参观学习,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员们重温低冚村光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大家表示,要学习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文来源:卢鑫

初审:李 瑶

复审:陈翠芬

终审:罗新华